四川省苍溪县人民法院
陪审感悟丨在陪审工作中弘扬司法正能量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或是企业员工,或是医生教师……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穿法袍,但端坐于审判台上与法官一起审理案件,他们就是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被称作不穿法袍的“民间法官”,在法庭上,他们代表着人民参与审判,代表着人民守护公平正义。 今天,让我们走进苍溪县人民法院,听听人民陪审员谢正波的陪审故事。 谢正波是一名基层干部,2013年,被任命为苍溪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谢正波认真履行人民陪审员职责,十年来,他先后参与陪审刑事、民事和行政等各类案件290余件。他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融入到陪审工作中,为搭建司法与民意沟通的桥梁、向社会展示司法民主“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 发挥优势 积极参与案件审理 谢正波在基层工作了三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在陪审工作中他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发挥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 在一起重大涉黑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谢正波反复查看案卷材料,认真分析案情。该案涉及人数较多,且涉及农业、商业等各个方面,审理中,谢正波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准确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该涉黑案的定罪量刑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推动了案件的顺利审理。 ■ 注重学习 不断提升陪审能力 审判工作的特性决定了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既要以事实为依据,又要以法律为准绳。 “虽然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深知民情,但所从事的是行政工作,要参与评断老百姓的家长理短事非曲直,可是隔行如隔山。”谢正波认为,要做好陪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就必须学法懂法,才能用好法律的武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此,他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学习陪审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礼仪等,积极参加市、县法院等各单位组织的人民陪审员和法律培训班。同时,在工作之余,他主动向专业人士请教,与法官探讨,和同行交流,不断积累经验提升陪审水平。 在陪审过程中,他认真听取办案人员对案情的介绍,仔细查阅案卷,庭审时研究分析当事人所要表达的诉求及双方争执的交点,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案件的处理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力促司法公正。 ■ 心系群众 用心传递司法温度 一名优秀的陪审员,既要有“秉公判断,维护公平正义”的思想和作风,也要有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观念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联系群众和法院的纽带作用。 2021年12月,由谢正波等七人组成的合议庭审理了刘某等5人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庭审中查明,被告人刘某年近七旬,在团伙作案中系从犯,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审理中,被告人刘某道出了自己的苦楚,他表示妻子年老体弱且患有癌症,儿子在外务工多年,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如果自己去服刑,无人照顾生病的妻子,刘某一再请求法院从宽处理。为解决被告人的实际困难,休庭后,谢正波向合议庭建议,亲自到刘某家核实情况。 第二天一早,谢正波和案件主审法官一行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被告人刘某所在的村组,找到了村组负责人了解刘某的情况,并到刘某家实地查看了生产、生活情况。在交谈中,法官了解了刘某爱人的病情,现场与村组负责人协商,并落实了具体的帮扶措施,解除了刘某的后顾之忧。 法律是冰冷的,但执法过程可以传递温暖。谢正波说:“通过自己的言行能将司法的温度传递到群众心里,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