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要扎实做好人民法庭优化布局改革“后半篇”文章,多方汇报争取,努力实现法庭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积极完善覆盖全县城乡的庭、站、点三位一体法官服务网络,常态化推进巡回审判、法制宣传、上门立案、判后释疑等各项工作,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 二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诉源治理为切入口,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法院主导的“郭兴利工作室”与县委政法委综治中心主导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积极参与构建本县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 三要持续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分调裁审”工作机制作用,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注重诉前调解,强化繁简分流,不断推动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分类快速实质化解。
● 四要坚持把信息化建设同一站式建设、人民法庭建设相结合,高度重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运用,强化“智慧”诉讼引导,坚决不让当事人尤其是老年人因技术原因无法打官司,进一步完善拓展司法服务渠道,不断提升基层纠纷化解能力。